中文版 | English

研究与观点

研究与观点

RESEARCH & IDEAS

职务发明和研发成果的归属如何区分?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与观点

职务发明和研发成果的归属如何区分?

更新:2022年03月22日点击:1589

当下,专利技术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同时专利也蕴含着巨大的财富。专利尤其是发明专利不仅仅可能是一企业生存发展之所在,甚至可能是一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为此,许多企业往往会雇佣专业研发人员进行技术开发,以获得技术上的优势。那么,从知识产权角度来看,职务发明和研发成果的归属该如何区分呢?


01

先看有没有签归属协议?


研发者普遍受雇于企业,与雇主签有涉及研发成果归属的协议:雇主向研发者支付工作报酬,而研发者的研发成果,包括从中产生的专利,归雇主所有,即自动以雇主为权利人而不是以作为发明人的研发者为权利人。相应,作为申请人提出专利申请、专利授权后成为专利权人的资格就不再属于发明人或研发者,而属于雇主。


这种协议安排就产生了 “职务发明”,即,通过事先约定,研发者已经事先将研发产生的技术成果和取得专利的权利转让给了雇主。研发者与雇主之间的约定,除了涉及报酬,还可以涉及技术成果、专利产生收益时给予奖励等事项。


02

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依照一些国家的法律,例如美国,职务发明并不当然成立,专利最原始的权利人是发明人,雇主与作为发明人的雇员须签订明确协议,协议约定雇员将技术成果及专利的所有权转移给雇主,职务发明方才成立。否则,申请和取得专利的权利仍然属于发明人。


一些国家,例如中国,法律直接对职务发明做了规定。我国《专利法》第六条规定:“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为职务发明创造。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申请被批准后,该单位为专利权人。职务发明归雇主所有。”因而,雇主与雇员未签订协议时,职务发明也依法成立。


此外,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2010修订) 》第12条,“退职,退休或者调动工作后1年内作出的,与其在原单位承担的本职工作或者原单位分配的任务有关的发明创造。”


03

一纸协议,明明白白


无论涉及的国家是否做出了职务发明的法律规定,但各国通常会优先遵从企业与发明人之间的协议。因而,雇主与雇员应当签署明确协议,例如,在员工雇佣程序中包括签订知识产权归属协议的环节,明确工作成果及相关专利等知识产权之归属。其中,协议应覆盖全体员工的全部工作成果,不应仅覆盖研发者的研发项目产出。


当研发成果及专利的来源不是本企业员工,而是外部研发者、从原始研发者那里取得了权利的其他权利人时,企业如欲取得这些技术及专利的所有权,同样应依赖与他们就技术、知识产权之归属或转移签订协议。


结语:别忘了签知识产权归属协议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