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NEWS

中企苦练内功勇打“专利蟑螂”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中企苦练内功勇打“专利蟑螂”

更新:2014年03月05日点击:11285

 

      靠发动侵权诉讼吃饭的外国公司视中国产品为肥肉

      “中兴通讯不侵犯原告TPL芯片设计技术专利权,未违反337条款。”3月初的一天,面对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就美国专利经营公司(TPL)诉中兴通讯专利侵权一案做出的终审裁定,中国的通信企业再次扬眉吐气。

       随着高附加值产品出口逐渐频繁,中外贸易摩擦从单纯针对商品的反倾销出现“升级版”,“知识产权”这张牌成了欧美国家屡试不爽的贸易制裁利器。在升级版中外贸易摩擦中,以中兴、华为为代表的通信企业,正在为中国高科技企业树立积极应战、苦修内功的先例。

      “专利蟑螂”盯上中国企业

       中兴再一次获得了美国337调查终裁胜诉。这已经是3个月内,中兴应对美国337调查的第二次终裁胜诉。

       然而,在这个被称为美国“最严厉贸易限制措施”的337调查面前胜诉,中兴通讯全球知识产权总监沈剑锋的回应却显得颇为简洁而淡定,“本次裁决结果在公司的预期之内。”

       事实上,随着国际化的步伐加快,以中兴通讯为代表的国内高科技企业逐渐开始被专利诉讼缠身。仅以337调查为例,它就被频繁应用于针对中国企业的贸易摩擦,而被调查的对象大部分是对美国出口势头迅猛的中国科技企业。

       在一件又一件的专利诉讼背后,一个身影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

      “随着中国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大,并以更大的力度走向海外市场,它们就越来越有可能成为暴露于‘专利流氓’狙击枪之下的‘大肥羊’。”沈剑锋口中的专利流氓 (Patent Troll),又称“专利蟑螂”,是指那些没有实体业务、主要通过积极发动专利侵权诉讼而生存的公司。由于没有实体业务,国际上又称其为 NPE(Non-Practicing Entities,非执业实体),高智公司、交互数字公司、TPL等都是其中的赫赫有名者。

      沈剑锋介绍,这些NPE公司多以收购方式积累大量专利授权,然后以专利许可为名向相关企业索要高额专利使用费,若遭拒绝则以专利为武器发起诉讼和337调查。

      “内外兼修式”的双重反击

      337调查以周期短、程序繁、风险大著称,近年来更是重点针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企业。这看似是一场场法律诉讼,却绝不简单。一旦被裁定违反了337条款,美国国 际贸易委员会将发布相关产品的排除令和禁止令,涉案产品将很可能被隔绝在美国市场之外,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迈入欧美市场的路径将被拦腰截断。

      数据显示,2012年已结束的337调查案件中,中国企业的败诉率达60%,远高于世界平均值26%,中国企业在应对337调查时仍然处于劣势。进入2013年和2014年后,中兴、华为、触宝科技……中国企业胜诉的声音却开始频繁地见诸报端。

      怎么办?外部环境短期难以改变,企业只能也必须从自身找原因,想办法。

      2009 年起,中兴开始对专利的产生、申报投入大量资金。“假如研发人员在项目立项时计划申报3项专利,最终却只完成两项,那么这个项目将被延期。”中兴内部的一 位工作人员向媒体透露,专利产出已经成为中兴研发项目考核的一个硬指标。目前,中兴已在全球布局5万余件专利、1.4万件已授权专利,尤其在LTE领域已 声明基本专利800多件,全球占比达10%。

      除了修炼“内功”,一支应对337调查的应诉团队也开始集结。

      技术、商务、法律及品牌、证券……沈剑锋回忆,在中兴内部,一系列人才组合成应诉团队,又聘请了有丰富ITC诉讼经验的律所,公司开始准备各种抗辩反击的方案,比如涉案专利的全球无效、不侵权抗辩及产品的回避设计分析等等。在整体策略上,除了积极进行应诉抗辩、主动反击外,中兴也开始与其他共同被告进行了深度联合,在应诉策略和资源分配上进行合作。

      未来,随着我国进出口贸易的转型升级,国外以知识产权、环保等级、标准设置等作为借口的贸易摩擦数量必将继续增加,企业、行业协会及相关政府部门需要尽快学习规则,补全漏洞,积极面对。

      专家观点  

      贸易摩擦,从反倾销向知识产权战升级

      “中 兴赢得337调查既是其自己的胜利,也给国内所有进行全球贸易的高新技术企业树立了正面的例子。”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说,去年我国成为了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贸易大国,如今正在向贸易强国的方向发展,伴随着这个过程,围绕我国的贸易摩擦数量不断增加已是必然,贸易摩擦的形式不断转变、升级也同样不可避免。

      自金融危机以后,欧美国家实质上对于国际贸易的态度都转向保守,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这一点从去年以来欧美国家频繁对我国产品发动双反调查中就能看出。

      “普通商品,欧美国家利用反倾销调查来阻击中国产品,对于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品,欧美国家则打出知识产权牌。”白明介绍,在很多国内企业眼里,贸易摩擦针对的都是普通商品,只要自己的产品技术先进,就不会受到国外贸易壁垒的限制,但事实上并不尽然。为了阻击国内的高新技术产品,从2010年开始,欧美国家就针对性地对中国产品发起了一系列打击,其中以知识产权、专利为由头的337调查和类似调查更是屡见不鲜,中兴、华为、联想等企业都曾被“调查”。

      与外国在知识产权方面完备的系统和严密的法律法规相比,国内不少企业对知识产权并不重视,既存在不少不规范想象,又不熟悉国外的相关法律,在遇到类似情况时往往处于被动,也让“知识产权”这张牌成了欧美国家屡试不爽的贸易制裁利器。此次,中兴再次胜诉美国337调查则给国内的企业树立了一个榜样,一方面提示 国内高新技术企业重视知识产权的问题,提早做好准备,随时应对;另一方面,在面对国外的知识产权打击时,中国企业一定要据理力争、正面应诉,不能畏缩不前。

 

来源:北京日报